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擔重責的,因為當您承擔重責時,您就必須接受和重責隨之而來與家人時間的動態平衡。我答應包益民先生寫這專欄時,我就知道台灣不再需要說大道理與大家都知道的事。我不是學者、更不是成功的大企業家,我有的就是過去23年創業的有限經驗,我要大聲地告訴年輕人,不要隨便創業,除非您已經在某一個行業中,做了許多不成功的人不願做的事。創業會讓您更沒時間,尤其沒時間與家人相處、更可能背上債務,尤其要打破「創業就是自己做老闆,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人管」的思維。您可以在原來的公司做創業的事(做不成功的人不願做的事),冒著會失敗、會失去面子、有風險的事。唯有經過這種「認識自己」的修煉,當機會來臨時,您自然就會成為創業人,建立一個您能讓每個人都感覺到能做老闆及義工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方式。
現在讓我分享我給姪女 Kerrin 信中提到的6件在工作態度中「 認識自己」的事(這些都是我在美國德州休士頓M.D.Anderson Hospital www.mdanderson.org 做臨床藥師「愛我所做」的故事) :
1. 我自告奮勇在第一天下班後,重新設計安排,補充當時需要貼在藥標籤旁的警告小貼條 (提醒病人吃某種藥時,不要開車或不能跟什麼其他藥合吃的各種小貼條),如此下一個值班藥師,可以很快找到所需的貼條。我也因此馬上獲得資深藥師的認同 ; 是的,我會晚下班,也可能會讓人覺得多事,或暗示他們不求改變,但我並沒想太多,我只是覺得太雜亂、需要一個小系統讓大家事半功倍而已。
2. 我自告奮勇承擔發展一個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品管流程,能確定我們所調配的靜脈注射化療藥品(尤其是注射的高營養混合劑),沒有在藥師調配過程中被污染。這是沒有人要做的事,因為大家都不懂統計學。我在攻讀臨床藥學碩士時曾學過生物統計學 (以最低的成績過關),但我願意問專家,並跟醫院微生物實驗室合作,發展出這套系統,當然這系統會增加每個人的工作量,但大家都知道,病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尤其癌症病人免疫力已經降低了)。因此,每個藥師都支持增加這一道手續,我的老闆以我為榮,更被同事投票成為第一屆的 Pharmacist of The Year!
我自告奮勇參加颶風來襲時的留守藥師,因為下一班藥師可能趕不到醫院,因此需要有緊急計畫 ; 每個人都有家,大家都想早回家(政府也鼓勵工作人員提早回家),但醫院不是一般地方,總是需要人員留守,醫院以「自告奮勇」的方式來代替強制輪班。當然我們這群義工會有補假,並不是無償的無私行為。
3. 我自告奮勇讓我服務的門診護士知道我願意在下班時,順便載一些病人或家屬回家、回旅館,這對我來講完全是舉手之勞 (當然我會晚30分鐘回到家),雖然記憶所及我僅做過兩次,但這是心態及意願的問題。
4. 我利用我私人時間發明一個得到美國專利的攜帶式化療注射幫浦,當時我們醫院用的化療注射幫浦太貴、太複雜、太需要維修。仍記得那時每天下班,就一頭栽進研發的過程,這是非常簡單的小專利,但很高興一直到2006年都有人參考使用。
5. 這小專利,啟發了更多更有市場價值的專利。(我姪女對我擁有美國專利,對我最尊敬好奇。我很少跟人提起這事,我現在提出來主要目的是告訴年輕人,您沒有看到朱先生是如何做不成功的人不願做的事,也因為如此,才會有後來的意外創業)。
6. 我一直對個人電腦有興趣,我早期自學過Apple II的Basic語言寫了一個小程式,讓我在醫院打字時,可以用打印機打出3個有連續、而不再需要序號印章(StampMachine)在標籤及醫生處方箋上打上3個連續號碼的方式。我想在台灣60歲以上的人,很少用過Apple II電腦吧? 這也是我對電腦軟體事業一直有興趣的原因。我一直是一個科技產品的Early Adopter。
7. 我一直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在七○年代末期,我曾經去過台灣榮總放射科分享我在 M.D.Anderson Hospital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在Out-Patient Chemotherapy (不需住院的門診化療)的開創,當時M.D.Anderson Hospital的最新思維是應該讓癌症病人盡量有一般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在全美率先提倡不須住院的門診化療,不但省錢,更能讓病人照常工作。我曾答應當時的榮總放射科主任,安排了一位女性藥師(正確名字已忘了)來 M.D.Anderson Hospital 實習。年,據我所知,這是榮總門診化療的開始 (我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真實的情況,是否真是如此,若是,我真是非常高興)。
8. 1982年我在美國參加卡內基訓練,我只是想到美國人學英文的地方學英文。當時美國人學英文(主要是克服在公開場合演講的恐懼) 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付費的卡內基,另一個是Toastmaster(台灣也有免費的管道)。後來我決定去卡內基,因為我喜歡卡內基不埋怨、不批評、不詛咒與熱情分享的正向方法。當您有機會學習時,您就應該去比您還優秀的人去的地方學習。也是這同一個原因,我選擇在1994年去哈佛商學院,我相信我不比人差,要學習就去最頂尖的地方學習,但我仍然要經過考驗。
寫到這裡發現自己又在不知謙虛、無恥地促銷自己。我完全了解這點,但我不介意。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種急迫感,因為我知道我最多只有20年尚能積極活動的生命(Productive Life),我要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這個事實 : 不要煩惱徬徨、無助無奈與心死,您還沒有付出足夠的修煉,去真正了解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您真的在工作上已經做了這些8件不成功的人不願做的事情嗎?
您有付出10,000小時在「愛您所做」嗎 ? 要做創業人,目前先專注了解自己真正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做的事嗎? 您的思考模式是什麼? 您的工作倫理是什麼? 您真的認識自己嗎? 您真的在生活消費中 Vote with What You Buy 嗎?
我可以分享我的教訓,但我不能教您任何事,因為您只有自己去做,如此才能學到屬於您自己的教訓。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成功,就是找到真實的快樂,因此我想將Paul Mitchell 創辦人JP所講的一句智慧格言改成 :
“Happy people do all the things that unhappy people do not want to do.” 快樂的人僅是做不快樂的人不願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