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_Root同根生x肯夢AVEDA《涉水-重訪歪仔歪橋》






1. 這次特別邀請藝術家羅智信擔任櫥窗計畫的視覺設計,請問對這樣的互動有哪些覺得特殊或是趣味的地方?
楊智博:我們的音樂創作時常以文本,視覺、氣味、氛圍等面向進行思考激盪,因此在演奏時心中都會有自己的想像畫面。這次和羅智信合作是個驚喜,一直以來很欣賞他的作品,對於《涉水–重訪歪仔歪橋》的概念與素材選用彼此都有相似的默契,我們共同經歷了宜蘭地區的田野踏查,在山海、溪流之間,再次重啟對土地與居住環境的探索,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為了符合音樂所傳達的意象,智信竟然在冬季離去之前,親自採收了大量的芒草並加工保存,細節的掌握與堅持也是不可置信。
2. 客人在洗髮室也聽得到重新編曲的 《涉水–重訪歪仔歪橋》 。當客人躺在沖水台時,期待給客人什麼感受?
楊智博:洗髮室是個神秘又放鬆的空間,經歷了一連串如儀式性行為般動作後,走到這裡躺下的瞬間,不禁讓人深呼吸感到如釋重負,搭配著水流聲與溫柔的頭皮護理,閉上眼就可徜徉在自己的宇宙。我們希望透過音樂引導進入這樣的空間,融入環境氛圍的同時,呈現另一段聲音景觀,一段屬於你自己探索天馬行空的時間。繁忙快速的生活步調,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靜心地聆聽一段音樂了?哪怕只有5分鐘也好,讓音樂幫你做SPA。


3. 團員們有沒有其他被「水」所療癒的深刻記憶?
楊智博:對於居住在宜蘭的我們來說,之前大家討論過其實並不討厭下雨。宜蘭曾經有一個月連續下雨的紀錄,兩台以上的除濕機是大多家庭的標準配備,雖然濕溽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但在下雨的日子裡宅在家閱讀、睡覺、耍廢都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伴隨雨聲就像種天然的白噪音,屬於一種日常微小但又深刻的記憶。
4. 《涉水–重訪歪仔歪橋》 由多種樂器共同創作而成。請問團員各自詮釋的是水的那些意象?
楊智博:歪仔歪(Waizaiwai),噶瑪蘭族社名,語意「藤蔓」。歪仔歪橋位於宜蘭羅東,秋天河床上芒花盛開,是一座與水共生的橋樑。林喬的鋼琴像是流動的水,持續流淌貫穿全曲;鄭皓羽的BASS像是水中的石頭,不同組合錯置激起漣漪與水花;陳渝平的電子聲響提供了各種自然環境的想像,捕捉了有機又奇異的氛圍;林琬婷的中阮時而像點狀的雨滴,時而像涓涓細流,與楊智博的葫蘆笙相呼應,在滑音、留白中,詮釋關於水的柔軟與靜謐。
5. 宜蘭這麼多近似的地景,為什麼述說「歪仔歪橋」? 再訪「歪仔歪橋」心境與2017年的差別是什麼?
楊智博:當初這個作品是與同為來自宜蘭的詩人吳緯婷共同創作,我們以「橋樑」的概念開始發想,而來自歪仔歪詩社的她,自然對所處環境心有所感。《涉水–歪仔歪橋》此為一首情詩,以水的各種意象為隱喻,討論關於人的幽微情感,看似平靜可能暗藏波濤,溫柔、盛大且充滿彈性,有時候又非常固執、堅強,讓人無處逃離。兩人逐漸接近的思慕之情,也可解釋成宜蘭人被自身土地不斷呼喚,因而傾慕的過程。
再訪歪仔歪橋,提醒了當初創團的那股關切土地的心、探索家鄉的眼、還有無所畏懼的傻勁,也是那股力量支持我們走到現在,根紮得深,才站得穩。
6. 與肯夢AVEDA合作特別收穫?
楊智博:在經歷頭皮護理、產品體驗後,我們期許自己能成為身心健康的香香人。一直很喜歡肯夢AVEDA的品牌精神,「永遠別懷疑一小群用心、執著的人可以改變這世界」、「人類跟地球萬物本是一體、善待地球跟善待自己一樣重要」,驀然回首我們也是保持相同信念,透過音樂創作在地發聲、世界共感。這次的合作是個邀請也是提醒,悅人悅己,本是同根生。
關於「A_Root同根生」
來自宜蘭結合民族樂器創作的融合樂團,以臺灣文化為基底進行破壞與重建,說書人之姿遊走在戲曲歌謠、爵士語彙、電子聲響之間,曾獲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同時入圍最佳樂團、最佳台語專輯、年度專輯;第16屆FMA最佳樂團、年度大躍進、年度十大專輯;第1屆全球客家流行音樂大賽冠軍,並受邀至巴黎文化奧運、墨西哥塞萬提斯音樂節、泰國清邁Labb Fest.音樂節、新加坡華藝節、臺灣大港開唱、浪人祭、火球祭、打狗祭等國內外活動演出。
展覽資訊:
大安店櫥窗計畫 : A_Root 同根生 x 肯夢AVEDA《涉水-重訪歪仔歪橋》
展覽時間:2025年3月13日起至7月13日
展出地點:肯夢AVEDA 大安店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17號1樓)
展覽團隊:
展覽概念/統籌:李欣格
展覽監製:張世宗
音樂:同根生
視覺設計/製作:羅智信
佈局參數設計:許紋菁
製作協力:許少軒、陳艾琳、呂芷欣
攝影:林建文、張世宗(錄音室側拍)
手冊設計:佘晉元
文字:林喬、楊智博、李欣格、朱琬筳
宣傳:朱琬筳
《涉水-重訪歪仔歪橋》
製作人:楊智博
葫蘆笙:楊智博
鍵盤:林喬
中阮:林琬婷
電貝斯:鄭皓羽
擊樂、電子聲響:陳渝平
《涉水–歪仔歪橋》
作曲 : 林喬
詩文:吳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