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自然守護計畫】 讓人與自然能夠溫柔相待,平衡共生!
Mar 30, 2022

【河溪自然守護計畫】 讓人與自然能夠溫柔相待,平衡共生!



您有多久沒有與溪流相處了? 與森林、海洋等曝光率高的議題相比,溪流顯得平凡低調。但其實串起森林及海洋的河溪,連帶影響著森林、農田、濕地、海岸彼此的連結運作,是極需重視的保育目標!

天然溪流由石塊、泥沙、腐植質組成,蜿蜒的河溪地貌不僅是水中生物的棲身之所,更能在大雨來臨時發揮水資源涵養及洪峰調節的功效。而立竿見影的河川整治工程以水泥取代有石頭群,不僅影響大自然的調節功能,也阻斷了許多洄游生物的繁殖機會。於是,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自2017年開啟【河溪自然守護計畫】,以貢寮雙溪河、頭城大溪溪流域進行保育議題的推廣,守護並探討人類與溪流共生機會。

禾和水梯田

水梯田是先民順應臺灣山區的地形開闢而成的階梯狀水田,蘊含人與大自然很長一段歲月和諧共生的智慧,是台灣極具特色的文化地景。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發現,位在雙溪河上游的百年水梯田擁有潔淨的水源,透過有節制的生態工法,能為水邊生物創造許多不同類型的棲地。於是從2011年開始,便與當地居民一同採用無農藥耕作法,著手復育荒廢陸化的梯田。10年來,農人陸續找回過去的耕作智慧,溪流也恢復早年溪水穩定、溪中毛蟹魚蝦豐美不絕、田間鱔魚流螢共舞的共生畫面。不僅是生態復甦,重新注滿水的梯田,就像一處處小水庫,可以為大地『咁著水』,經過濕地過濾再緩緩釋放出來,在日益極端化的氣候中,充分發揮涵養補注水源、調節大雨洪流的功能。


百年老梯田與耕作的人們擁有難以取代的價值:
• 水資源涵養
• 暴雨洪峰調節
• 生物多樣性維護
• 健康糧食的提供
• 景觀美學的和諧
• 傳統環境智慧的再利用


遠望坑溪

遠望坑溪是雙溪河最下游的主要支流,也是唯一未受淨水廠取水堰影響的支流,因此成為洄游物種上溯至上游產卵的首選,目前記錄約 50 種的魚蝦蟹螺。遠望坑溪也是附近田寮洋廣大平原農作的灌溉水源,不過早期修築的灌溉渠道共有三座取水堰,高大直立的水泥圍欄,變成生物洄游返鄉的障礙。並於旱季形成長時間的斷流,是生活在溪裡的魚蝦蟹難以生存。

影片來源:從河說起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透過影片「回家是一條撞牆之路」獲得農田水利會的關注。2022年起,將與生態綠網合作開始改善影響最大的三圳取水堰。肯夢AVEDA將於2022年地球月活動,持續支持河溪自然守護計畫。

龍門社區—守著沙丘守著河

龍門沙灘是北部最大的海岸沙地,也是沙地生物重要棲地,短短一段約 1.5*0.05km 狹長沙丘帶,除了常見各種濱海植物,有 7 種紅皮書登錄的罕見小草。而即使不清楚這受脅處境或全球分佈漂移的南北前哨,也可以享受這恍若高山植物的景觀。這些海濱植物像極了百岳登頂前的所見:相近親緣,也都需要在狂風、烈日、喝不到水、根紮在沒什麼養份的岩屑或沙礫上,又喝不太到水的環境裡生長,堅毅,也都象徵台灣通往世界的國際生物地理關係。除了有數種紅皮書物種,多樣且完整的沙丘植物群,就在龍門自行車道旁相當容易親近。由沙丘植物營造出的棲地環境,提供各種沙地昆蟲及節肢動物生活其間,東方環頸鴴會在沙地上築巢,沙丘上的草生地及後方海岸林也是許多冬候鳥的重要度冬地。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人禾基金會自2007年成立至今,以推動體制內環境教育的落實、環境學習中心的建構、擴大社會對永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為目標,持續投入環境學習中心經營、主題推廣、多元發展等工作。

▶點此前往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官網
▶點此前往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