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更好 Be the Best You Can Be
Jan 10, 2022

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更好 Be the Best You Can Be

本文收入於朱平先生著作《BE THE CHANGE 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有機會與一群年輕人分享我的學習及成長過程,然而因為時間關係,沒能提供完整的答案。我的故事,是因為我的個人特質及身處的時代背景,於因緣際會之下所產生的結果,應該不可能成為仿效的對象。或許,在這中間能有所啟發的一點是:如果我可以,大家也可以。

我一直很怕聽別人說「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成為任何你想當的人,即使是總統都可以。但我比較能接受的說法是「Be the best you can be!」,做一個可以變得更好的自己。許多人因為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反而有時候因為做不到而感到失望、不快樂。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每個人的資質、天分、際遇、天賦(長處)本來就不同,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上總統或成名致富。

可是,我們從小不斷地被灌輸這種成功的定義,媒體依然以基測成績滿分為導向,當我們大力檢討升學主義、教育制度的同時,社會價值觀仍然沒有改變;也因此,成績不好或不喜歡念書的人,就被認定是失敗,其他的天賦因此沒有機會啟發。

我最近在思考,如何打破這種文憑至上的價值觀,我發現在徵人時,不要求填學歷,但須合乎工作條件,且證明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才有機會應徵。我非常確定的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台灣之光,而成為「台灣之光」更絕對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跟年輕人說,不要學習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或如何成為企業接班人,不要認為出人頭地,讓國家、父母以你為榮就是成功跟快樂;你應該要花時間認識自己,學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才是成功!

未來需要的是快樂的人才

我的小女兒Brandy一直是我學習的對象,當每個人都要最新、最Cool的iPad 2時,Brandy仍然非常快樂且衷心地接受iPad 1作為禮物,這就是Brandy,標準「有,可以用就好」的新消費主義者,從不追求最高級、最新、最稀有或限量的商品。她的快樂不是建立在擁有什麼,而是建立在「足夠」就好,不為物欲所控制;她要的是自由,不是為了讓別人羨慕或認同,反而讓自己陷入好還要更好的惡性循環中。

因為有比較,我們得了快樂焦慮症。當我跟這些年輕人分享時,很坦白地說,在1974年,因為沒有太多選擇,因此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從初中開始,我就知道70年代的台灣沒有我要的選擇,去美國、當美國人,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最好選擇,於是我努力讀英文,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所的入學許可。去了美國後,我整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大幅地改變,也才有今天的我。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年輕人出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千萬不要找藉口留在台灣,年輕人一定要出去看看,才會更珍惜台灣所擁有的一切。

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的公司,要找的不只是熱情、正直、可塑性高、學習新東西快、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更需要懂英文、有國際觀、有包容力及自省能力、富同理心、高EQ、有美感敏銳度、能帶出同事最好一面的人才;這樣的人要具創新、能整合、能挑戰傳統智慧,甚至有點叛逆、帶點瘋狂、懂得說故事,能讓人信任,著眼大方向、擁抱不確定性且無懼地堅持人生更大的目的及意義。

未來真正要的是「快樂的人才」,因為快樂不能靠別人給,要自己創造,我也一直相信,快樂就是做一個「悅日人」。如果你想改變,請先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再開始尋找人生成功的定義,請立即為自己開啟一段成為「悅日人」的旅程。

記住,快樂不僅要自己學習,更是一種行動,真心且有意識地讓每一個接觸到你的人快樂,你就會找到快樂,這世界也就會因你而不同。只有當我們愈早打破這種「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的迷思,才能接受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與長項,走上「Be the best you can be」的人生旅途,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擁有快樂的可能。